查看原文
其他

华米黄汪眼中的可穿戴突围路:智能手环是人体数据的挖掘机

2017-06-20 最「硬」的 深圳湾


- shenzhenware -


不出意料地,今年的 618 小米手环的销量又卖到了同品类全平台第一。而此前 IDC 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 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总出货量为 2470 万部,小米手环以 14.7% 的市场占有率登顶全球第一。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智能手环已经从新奇的全新品类沉淀为如今的普通电子消费品,但和手机等电子消费品不同,智能手环是个难以通过硬件上升级性能、增加功能而保持产品活力的品类,手环类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完全形态」,产品功能形态的成熟使得小米手环这样「满足 80% 用户 80% 的需求」的产品得以通过较低的价格快速收割市场,但同时也成了困扰这个行业的玻璃顶。


在国外,以 Fitbit 为代表的智能穿戴厂商急于在产品方向和商业模式上探寻新的出路,而在国内,小米手环的生产商、坐拥压倒性市场份额的华米似乎并没有类似的焦虑,昨天在 TechCrunch 深圳峰会上,华米的 CEO 黄汪谈了华米接下来的打算。


黄汪说,自己曾思考过,在深圳,手环会不会像 MP3、导航仪等品类那样,因技术门槛降低而被制造产业青睐,短时间内迅速繁荣,但很快又因功能被替代而迅速消亡。最终,他否定了这种可能。「智能手环是唯一一种 24 小时零距离贴在皮肤上、挖掘人体数据的产品,这样的品类在未来不可能被手机取代。」黄汪认为,这样「身体数据挖掘机」的角色,才是手环类产品的真正定位所在


华米整体的逻辑重点没有放在变着法儿改造硬件产品上,简单地屏幕大一点或者功能多一点的硬件改动并没有多少意义,如何服务于其数据获取终端的角色,才是定义硬件功能的标准。


而这也是许多可穿戴设备厂商在产品路线上陷入困惑的根源所在,作为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需要在外观设计、体积重量、功能定义等方面保持克制,如果还用做传统消费电子的产品思维,试图通过堆砌功能,升级配置来「推陈出新」,必然会走进死胡同,碰到所谓的玻璃顶。


「如果手环产品仅仅是一个硬件,比如 MP3,卖多少、盈利多少,当然要拼营收。但如果把它当做获取用户数据的终端,则更关心多少用户能够一直戴下去,黏性多强。硬件只是我们获取用户的方式,重要的是背后带来的数据的价值。」


自始至终,黄汪都不断强调,做可穿戴要「挖掘数据的价值」,如何利用数据服务用户,从数据中挖出钱来,则是突破可穿戴设备「卖硬件」窘境的关键。


今年年初,华米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搭建了云端运动健康大数据平台,主导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穿戴芯片。4 月,内置了 ECG 心电芯片的 AMIZFIT 米动健康手环发布,这块 ECG 芯片为手环获取的数据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也为手环产品从简单的运动、睡眠记录向更「严肃」的健康医疗用途延伸提供了可能。


▲ 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


基于心电数据,华米正在进行两个方向上的尝试,一是基于心电图做生物特征识别,相比指纹,人的心电特征更难被复制;二是通过深度学习做疾病筛查,为医生做辅助诊断。「在看心电图这件事上,由于数据量大,医生未必能抓到所有的问题,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我们能够筛查到很多医生忽略的点,再交给医生判断。」


黄汪提到,华米花了三年时间跑完了「第一阶段」,小米手环的出货量达到了 3000 万,拥有了超过 1000 万持续贡献数据的活跃用户,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就是充分利用这些用户和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在医疗和其他领域实现更多用途。


然而,「不靠硬件赚钱,看重的是数据价值」这样的说辞已经成了许多硬件创业者们的标准话术。那么,除了硬件销售获利之外,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这 1000 万活跃用户和他们背后的数据是否已经为华米带来经济价值了呢?在会后的交谈中,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向黄汪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们首先认为,小米手环作为手机配件的属性还是大于其数据挖掘的价值的。」黄汪说道,像是时间显示、来电震动提醒等是手环作为手机配件时十分实用的功能,同时小米运动提供的运动跟踪、睡眠记录等又能够为用户的健康提供有益的指导。


「现在已有的数据在我们做下一代手环的时候有很多可供挖掘的部分,例如睡眠、心率等都是健康数据里面很重要的部分,但在小米手环上,仅呈现睡眠和心率是不足以判断一个人整体健康情况的。但在做之后产品的时候,继承了这些的数据,再增加例如心电、血压、体温等数据,综合起来价值才会呈现出来。」黄汪说道,「数据的挖掘长期的,暂时还没有带来利润。」


华米手握的 1000 万活跃用户的确是一笔珍贵的资源,但这部分用户毕竟还是作为「手机配件」的小米手环用户,无论在使用的设备上,还是产生的数据标签上,与华米此后的数据价值路线是存在脱节的。


要利用这部分用户实现华米作为「人体数据公司」的愿景,进一步在数据上寻找可能,华米需要一次非常理想的用户「升级」:一方面需要现有的用户换用新一代手环——真正作为「人体数据挖掘机」的手环才能够获取多维度充足的身体数据,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用户使用同一账号登录以继承小米手环时期的历史数据,只有将同一用户的历史数据和新维度的新数据对应起来,这些历史数据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


此外,华米的新一代手环售价 699 元,可能很难像小米手环那样迅速上量,尽管黄汪特地提到,新手环上市第一周后台便积累了 50 万份心电数据,但后台数据的积累和新终端用户获取毕竟还是两回事。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在看起来已经慢慢归于沉寂的可穿戴迷局中,华米选择了一条不错的路子,接下里,如何把手中的一副好牌打到最好,找到真正落地的应用方向,把数据价值挖掘的模式走通,将是华米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作者:陈凯文@深圳湾)


· ● 推荐阅读  ·



●  



当前,以 Alexa+Echo 为代表的语音智能终端设备,凭借着「智能」与「连接」,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有人把它看成是钢铁侠中 JARVIS 那样的虚拟管家,也有人认为它提供了新的交互方式和交互界面……而应运而生的各种平台、技术、集成方案,也让这个生态更加的繁荣。


2017 年 7 月 15 日,在平台厂商、解决方案厂商、应用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推动下,我们将在深圳湾迎来「WARE 2017 语音智能平台与应用峰会」的第 2 季!


语音先行,语见未来!精彩内容和重磅嘉宾即将揭晓!


大会「盲定票」已经限量开售,长按图片扫码,提前预定本次大会!关注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回复关键词「WARE 2017 + …」把你希望了解语音智能相关的话题和团队告诉我们。期待你的互动


●  


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将持续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新锐产品和初创团队,欢迎联系我们。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